火焰喷铝喷锌施工工艺
火焰喷铝喷锌将喷铝、喷锌由后手管放入喷枪并伸出枪嘴8mm,最长不得超过12mm。擦去铝(锌)白和油脂,用净化过的压缩空气,推动铝(锌)丝前进,并是熔融的部分形成一种雾状喷射到结构表面上,形成镀层。
1、火焰喷铝喷锌喷涂所用空气压力在5-6Kg/cm2之间时,6Kg/cm2为最好,因为压力与动能成正比,压力越大,粒子的温度下降就越少,因此在喷铝(锌)过程中应适当的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,使镀层粒子获得较高的能量速度,致使镀层颗粒密度增加,减少孔隙,增加镀层附着结合力,提高腐蚀保护效果。
2、火焰喷铝喷锌氧气、乙炔所施工的压力为获得较理想的保护层,氧气压力应为1.2Kg/cm2。气量控制在0.8-0.85Kg/cm2时;乙炔压力为1.0-1.5Kg/cm2,流程控制在0.7-0.75Kg/m3时,这时的火焰成中性,喷嘴前呈一黄豆粒大的白色焰心,周围是淡红色火焰,此时火焰温度较高,喷镀火花浓密而集中,这样即控制了喷镀过程中的二次氧化,也防止了其碳化,若氧气比例增大,即得氧化火焰,白色焰心很少。喷镀时将会有过量的氧气使熔融金属过多的氧化。若乙炔比例增大,将有过量的乙炔,则得碳化火焰,白色焰心增大、加长,此时火焰温度明显地下降,使镀层金属融率降低就会出现较大的镀层颗粒。同时会发生金属碳化,镀层的附着力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,因此喷镀时应及时的调节氧气、乙炔,时刻保持中性略带还原的熔融焰,使其增加镀层的结合强度。
3、火焰喷铝喷锌喷喷射距离:能否掌握喷距,对镀层的结合强度起到直接的作用。所谓喷射距离指喷枪嘴至结构的垂直距离,我们采用的喷距是100-120mm。如喷距过小,镀层受到火焰热化作用,使镀层温度升高,引起镀层与表面在较大的温差下收缩,使其降低镀层的性能,易使镀层翘皮和脱落,还易回火,距离过大降低金属微粒的喷射功能,使温度降低,失去可缩性引起结构孔隙增长降低抗渗能力。有实践证明,100-120mm的喷距,才能避免喷距大和喷距小的二者不足。
4、火焰喷铝喷锌喷喷镀角度:指喷嘴中心线与工作面垂直的夹角。采用角度为80o最好,若垂直喷镀时,半熔融状态的雾状微粒,以很快的速度堆积会有部分空隙中的空气无法驱出形成较多孔穴,有部分金属微粒从结构表面碰落回到镀层金属雾中去,使金属微粒互相碰撞,削弱镀层微粒对结构表面冲击力量,造成镀层疏松附着力降低,若角度过小,高速喷射的金属微粒会产生滑冲和驱散现象。这样既降低镀层的附着力,同时又浪费材料,根据本公司的施工经验和有关资料,确认夹角80°为最理想,即可减少金属微粒的互撞现象,又能避免表面上的滑冲现象和驱散现象,从而得到致密附着力强的镀层。
5、火焰喷铝喷锌喷送丝速度:送丝速度过高会造成丝材不均匀溶化,使微粒大小超出正常范围,甚至会使喷镀中的粒子挟带未溶金属碎块,从而降低镀层质量;若送丝速度过低,会使喷镀粒子变细,增加粒子的面积,使粒子的氧化机会增多,镀层中所含的氧化物增加,因此选用合适的送丝速度,会获得较粗颗粒的粒子,它的面积小,携带热量高,能减少镀层的含氧量,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构强度。所以在操作时,应严格控制送丝速度,根据我们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有关资料证明,送丝速度一般控制在120-150cm/s。喷锌的次序重量约为2.65Kg/h左右,喷铝的次序重量约为2.43Kg/h左右。
6、火焰喷铝喷锌喷喷枪移动速度:为了获得较均匀的镀层,喷枪移动速度必须适当。第一层较慢(第一层喷镀厚度应是总厚度的40-50%);第二层稍慢(同喷漆速度大致相同);一般约为0.3-0.35m/分钟。两层之间的喷镀方向应相互垂直。
7、火焰喷铝喷锌喷喷束的重叠:为了得到质量好、厚度均匀的镀层,在喷镀面积很大时,可分若干小区。分区喷镀掌握好分区交接处喷镀之间的均匀重叠是非常重要的。喷距在100-120mm之间,火花束角度<4°,喷束宽为4cm-5cm,喷镀时喷束一般应重叠三分之一。若重叠过少,在镀层会有不均匀花纹产生,重叠过多,在两层镀层交接处,就会出现三次重叠,则形成四层镀层,其镀层厚度增加一倍,降低镀层的结合力。因为金属微粒属于物理性的堆积状态。根据基体表面堆积物越多,粘结力越差的原理,若一味的增加厚度,就必须影响镀层的粘结力,同时又浪费材料和工时,另外操作时喷枪移动必须平衡、规范,特别是在喷第二层时则要求更高。
8、火焰喷铝喷锌喷喷镀时每层间隔:当大面积喷镀时,每区域第一层喷镀完毕后,应保持清洁,不允许手等触及喷镀表面,每层喷镀时在10-15分钟方可进行下一次喷镀。
9、再论最佳镀层厚度和复合系统的耐久性
根据我公司的多年喷铝、喷锌防腐喷镀施工经验和锌、铝在不同介质下的腐蚀情况及国外诸多资料证明,如再加封闭涂层,按30-50年期限保护的话,在大气中(包括工业、海洋)对基体喷镀60-100um最为适宜,在海水及淡水中喷镀80-150um是理想的。
火焰喷铝喷锌喷对喷镀层来说,涂料封闭是很重要的,可使镀层的防腐寿命提高数倍。在荷兰进行的研究表明,复合系统的耐久性比单独镀层或涂漆层的耐久性的总和高出50-130%。这种效应称之为最佳协同作用(synergy-effect)或所谓2+2=5效应。